早就有人预感她能出头?
第42届金像奖的最大争议话题是围绕着梁朝伟六封影帝展开了。
王晶发的这条微博,直指《金手指》绝不是梁朝伟的最佳演出,比《色·戒》《2046》相差很远,“如果我是他,会效法当年谭咏麟、张国荣,宣布不再领奖,把机会给年青一代”。
梁朝伟不应该再评最佳男主角?
这个观点,刘嘉玲其实在颁奖礼当晚就有预估到,“我知道梁朝伟一拿奖,好多人就会说不是吧!OMG,又是他啊,给点机会别人吧”......
毕竟关于让位之说,存在已久了。
不限于演艺圈,很多赛道的“老人”都会有主动给年轻人登场机会的想法。
讨论梯队建设,或思考薪火传承,也总有一些人会觉得导致断代的原因之一是年轻人的上位路被“老人”挡住了。
怎么说呢?
其实梁朝伟已经19年没有拿过金像奖。
想了想去年颁奖礼,吴镇宇玩梗「青黄不接」,刘青云的获奖感言讲到「掌声也好,嘘声也好,我都接受,因为总好过无声」,感觉港圈近年话题与其说针对哪一位演员应该不应该退位,其实争来争去争的总是:在声量减弱的情况下,借助老一辈大咖维系热度是所谓没办法的最佳办法吗?
推影圈生面孔就会更好吗?
到底有没有无可限量的中青代香港演员?
首先呢,中青代香港演员,现在发展路线主要可以分成两类。
一是以港片为重心,
比如说:
谢咏欣
最佳新演员奖,三金已中其二。(另还有其他,略过不提了)
在大多人还没听过「谢咏欣」这个名字的时候,在她接连拿奖之前,其实微博就有网友看好她会冲出来了。
“这张脸可塑性真的太强”↓
确实。
几年之前,16岁的谢咏欣是在逛街的时候被导演发掘,从这就多少可以说明,她看着必然是有适合走演员路线的一些特质。
她这张脸,第一眼就会觉得有种故事感,还并非限定一个类型。
阴郁能阴郁到演悬疑片的幕后真凶,明媚能明媚到演校园剧的可爱女主……
兼备了妹感和姐感,戏路比较宽广。
看了采访,后续她接拍的是个搞笑角色。
开局就不定型,开局就拿奖再拿奖,前景还是可以期待一下的。
王丹妮
作为模特发展多年,后来通过试镜走上演员路,年过30岁才有第一部电影上映。
进场相对略晚,但戏运不错。
《梅艳芳》和《毒舌大壮》都不是无人在意的作品,她不但拿了新人奖,三金女主也已经提名三次。
二则是重心放内娱,
比如:
孙阳
当初上《演员请就位》,孙阳曾说过优势就是没有人知道自己是谁。
虽然当时已经演过几部戏了,《过春天》还是高评分佳作,但超话粉丝只有397。
而《孤注一掷》上映后,超话粉丝累积十几万了。
和金晨都电影二搭了。
从卖电玩到听长辈劝去考大学,孙阳是命运般地进入了戏剧系。
“我觉得我跟其他学生会不一样,因为我是工作过,又再重返校园,所以我的决心是很强的”,把拍戏看做是人生翻盘的最后一个机会,他在走这条路的第一天就告诉自己要成为最好的演员。
“最好的演员”,现阶段的话,加上几个限定词是没问题的。
比如,目前新一代前景最好的香港演员。
鉴于他大众知名度已经打开,业内比较看好,资源一直都很有得挑……
只要说到做到别塌房,
再进一步的希望就不渺茫。
文咏珊
港圈如今最有认知度的85花,是吧?
14岁就被星探发现,文咏珊接触表演已经将近20年。
《孤注一掷》助力孙阳抬咖,《消失的她》助力文咏珊抬咖,去年开始,搭上配角上桌的风,两位的名字经常一起出现,同台领奖都不只一次。
假李木子,真吃到红利了。
美貌和演技的认可度都不低,文咏珊算是港圈中青代难得有星光的女演员。
以上两种类型,单看各有各的好,但要成为中青代香港演员的代表,又明显都有一定距离。
对于主要在港圈发展的演员来说,比较容易拿到奖,但赶上港片影响力的辐射范围缩小,名气就会难以突围出圈。
像王丹妮,大概要跟伴娘高海宁一样,有合适的机会来内娱拍戏上综艺试一试,才更有提升知名度的可能。
谢咏欣和本届金像奖影后余香凝也是如此。
而重心放在内娱的,想要拿三金又不容易。
像文咏珊,早几年拍港片,曾经连续两年提名金像女配,但近年更多在内娱拍,就没再有了。
至于孙阳,至今只在《红毯先生》体验了一把金像影帝提名。
香港演员给人感觉断代严重,其实不是因为中青代的水平多么惨不忍睹。除了上面提到的,都还是有些不错的。
就说去年提名金像奖女主的袁澧林吧,早期凭写真吸引到一波关注,《玛嘉烈与大卫系列-前度》播了,又引起感叹“想不到香港现在还有这样美的女演员”(戏里清冷和可爱兼备,颇有灵气),后来拍《听雪楼》,古装的评价也很正面……
出生于1993年,从颜值到可塑性都可以,曾一度觉得她挺值得多花心思捧一捧。
但关键在捧人方面,问题就是,同样面对被说断代的情况,台娱能先捧出来许光汉,作为引流的一大窗口,续上新生代的关注度,而港圈却似乎迟迟没集中力量先推出一个中青代的代表演员。
中青代香港演员总容易陷入顾此失彼的处境,做不到星光和荣光双全,这也导致给人留下的青黄不接的印象在不断加深。
如果想捧出接班人,或许,港圈可以考虑一下给有星光的演员量身打造港片角色,助力他们拿奖,锦上添花,又或者,放宽金像奖入围标准限制,先拉回自身关注度,再谈本土保护,避免陷入渐驱“小众自嗨”的局面,从加大竞争的角度提升奖项的含金量,从而达到捧人的效果。
不然,就算有朝一日,梁朝伟那一代集体宣布退出评选,也怕是有可能落得个更黯淡的无多少人在意的结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