热搜天下 > 热搜 >

舞武同源,演绎东方传统美学

时间: 小采 热搜

“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醒狮!”民族舞剧《醒·狮》将于13日、14日再度“燃”爆申城舞台。图为《醒·狮》剧照。

■本报记者宣晶

舞台掀起舞蹈与武术融合的创作热潮——作为第39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重磅项目之一,现代舞《和春之祭共舞》近日亮相申城,中国香港编舞家钱秀莲从书法和绘画中汲取灵感,更由太极的东方意蕴绘出“舞武同源”——以舞行武,舞中显武。融合南拳、蔡李佛拳的舞剧《醒·狮》本周末即将登陆上海九棵树未来艺术中心。原创舞剧《咏春》目前国内巡演已近200场,10月还将赴法国巴黎演出。以“中华战舞”为题材的新作《英歌》尚在创作中,已被不少观众列入“必看清单”……

当下,舞蹈创作者为何对中华武术“情有独钟”?专家解密,武术与舞蹈深受传统文化熏陶滋养,不仅外在之形有着相似之处,其内在之意也呈现高度一致性,有着割舍不断的关联。“我从武术招式中提炼元素,融入现代舞意境,表达对现代生活的思考。”钱秀莲告诉记者,她希望通过舞武融合的创作,让年轻观众用艺术思维重新认识、接受、致敬东方美学,“如果对本国文化认识不深,很容易就会被西方的舞蹈文化侵蚀,没有了自己的灵魂。”

于动静之间,感受天人合一的东方哲思

东方意蕴搭配西洋乐章,年逾古稀的钱秀莲携新作《和春之祭共舞》,为上海观众开启了一场跨界融合的视觉体验。演出上半场《和-舞画道》融入著名设计师、画家靳埭强的水墨画素材。钱秀莲从云山、飞瀑、松柏等自然意象中汲取编舞灵感,将水墨渲染的“红点”与现代舞进行糅合,表达古今交错、阴阳互济和生生不息的主题。下半场《春之祭共舞》则引入太极的身体运动方式,搭配斯特拉文斯基的名曲《春之祭》,在东西方艺术的碰撞中,展现传统文化的新面貌。最后,钱秀莲引导舞者和观众共同演绎“太极舞”,于动静之间寻求身心平衡,感受天人合一的东方哲思。

作为香港第一代现代舞编舞家,钱秀莲曾在北京研习中国舞,还赴纽约深造现代舞。她如饥似渴地学习世界当代舞蹈家的经验,以西方现代舞中的人体律动学理论来分析中国舞蹈。她于1989年成立了钱秀莲舞蹈团,开始专注自己风格的舞蹈创作。饱含对香港的深情,钱秀莲把中国传统文化融入了现代舞。舞团从《紫荆园》起,到《帝女花》《律动舞神州》《四季》《字恋狂》等舞作,引起关注。

经历了寻根、探索、实验、再探索的创作过程,钱秀莲逐渐形成舞蹈与武术结合的“当代中国文化舞蹈”。她的作品汇聚了气、经脉、武术等中国元素,串联成阐述东方文化的故事线,在行云流水、峰回路转间产生独有的韵律感。“我非常欣喜地看到《醒·狮》《咏春》等舞剧在内地走红,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有了更多创新表达。”钱秀莲说,“这几台大舞剧勾勒人物弧光,讲述武术传承与发展的历程。而我编创的现代舞与之不同,讲求提炼武术招式的动作元素,借此表达对现实生活的思考。”

1997年,香港回归后,钱秀莲曾率舞蹈团来沪演出。27年后的这个“上海之春”,她故地重游,将近年新创的《和-舞画道》《武极》《百年春之祭》等选段重新融合,并运用多媒体科技手段,为观众打造极富东方意蕴的舞台空间。钱秀莲透露,今年下半年舞团将携《和春之祭共舞》赴法国演出,未来还将与多位香港画家合作,尝试探索即兴、多元的综合艺术形式。“在不同的时代、不同的人生阶段,受到不同人物的影响,所有的一切都会丰富我的成长。”走过近半个世纪的舞蹈生涯,钱秀莲依然有着饱满的创作冲动。

传承“根”与“魂”,点燃血脉中的热血豪情

“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醒狮!”民族舞剧《醒·狮》将于4月13日、14日再度“燃”爆申城舞台。记者获悉,舞狮高手还将携手奉贤滚灯非遗传承人和庄行小青龙舞龙队,为市民观众上演精彩戏码“龙飞狮舞戏滚灯”。《醒·狮》故事源起三元里反侵略斗争的史实,讲述舞狮少年面对爱恨情仇、家国大义时的人生抉择。以“醒”为神、以“狮”为形,剧中舞蹈大多源自醒狮技巧,并融入多种拳法招式,呈现刚劲有力、威武雄壮的“岭南武林范”。

当武术元素进入当代舞蹈,诞生了多部爆款佳作,吸引大批年轻观众,点燃血脉中的热血豪情。不久前,“1元云端看《醒·狮》”话题在社交网站获得1000多万人次关注,直播吸引超过340万人次围观,观众覆盖30个省区市。舞剧《咏春》选段先后亮相B站跨年晚会、央视春晚、河南春晚,频频刷屏网络。演员身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香云纱,演绎攻守兼备的咏春拳、刚柔并济的太极拳、身捷步灵的八卦掌,让观众在一招一式、一步一拳中感受深厚的文化底蕴。

舞武同源,更步步维新。一部成功的作品并不只是表现传统技艺,也不单纯表现舞蹈本体,而是巧用舞蹈诠释武术力量,并以综合艺术的形式创新呈现。以《醒·狮》为例,舞者们表演了腾、挪、闪、扑、回旋、飞跃等高难度动作,但并非拼贴式的生硬展现,而是将其有机汇入舞蹈,着力刻画醒狮的震撼形象,使整台舞剧充满力与美的张力。艺术追求并未就此止步,《醒·狮》《咏春》的创作者们探向荡气回肠的历史空间,找寻激荡人心的侠义武魂,提供亦真亦幻的舞台视角,让人们深切感受中华武术的独特魅力。

溯求传统,更勇立潮头。广州歌舞剧院创排的小舞剧《英歌》去年首次公演,便打动了观众的心。作品既保留了英歌最动人的激情澎湃,又融入故土难离的岭南乡情。今年,主创团队重返潮汕地区采风,全新改编的大型民族舞剧《英歌》(暂定名)将于年底上演。采风过程中,主创团队参观英歌舞、潮汕大锣鼓、潮剧、潮绣、嵌瓷、木雕、功夫茶、推光金漆、铁枝木偶等非遗项目,深入了解潮州文化的起源与发展。“英歌舞不仅是英雄、吉祥的象征,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历史的见证。”主创团队深深懂得,只有深扎本土的创作,挖掘英歌文化的时代价值,才能唤起观众的强烈共鸣。拿捏“变与不变”的尺度,传承“根”与“魂”,创作者们久久为功。

925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