热搜天下 > 热搜 >

我们和70岁的郑晓龙,聊了聊《侦察英雄》《甄嬛传》和爆剧秘诀

时间: 小采 热搜

从1994年的《北京人在纽约》,2007年的《金婚》,2011年的《甄嬛传》,2021年的《功勋》,2022年的《幸福到万家》,40年间,电视剧的制作、发行和观看模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,但这些爆款剧却都是出自同一人之手——著名导演郑晓龙。

年近70的他,仍保持着极为旺盛的精力、创作力和好奇心。为了拍好《侦察英雄》,他奔波往返于满是尘土的片场,没了同龄人养花、旅游的退休生活;他对“甄学家”不断推陈出新的研究成果感到惊讶,听到“大胖橘”“安陵容”“温太医”的新梗时,会乐得开怀大笑;近五年流行的古偶、科幻、悬疑,甚至是竖屏剧,他也都会在工作间隙找来看看。

娱理工作室见到郑晓龙的当天,他刚刚从《藏海传》片场抽身返京。面对一整天的采访,他依旧谈笑风生,金句频出,既是一位智慧通透的长者,又是一位开朗豁达的老人。

我们和他聊了聊正在热播中的新剧《侦察英雄》,被网友盘出“包浆”的《甄嬛传》,以及他对如今剧集市场的理解。

以下是郑晓龙的自述。

为何要拍侦察兵?

过去很多抗美援朝的片子,都在大量表现战略层面,比如高层领导对战略的部署、下决心等。但《侦察英雄》是以侦察科长带着侦察连一班为主角,这部剧更想表现的是这些普通战士和基层官兵的故事。

侦察兵基本上属于特种兵,他们既要通过侦察了解敌方的作战意图、方式,还要常常以小部队撤离到敌后,执行重要任务。拍侦察兵能比较好地表现我们部队的作战能力,打仗不仅仅是英勇牺牲,还包含着战场上的智慧。

抗美援朝敌我双方力量的悬殊,不单指双方的武器,还有其他因素,比如我们没有制空权。为什么《侦察英雄》夜戏和外景戏多,是因为我们需要大量靠夜战、近战打赢敌人,避开制空权和对方火力的优势。“他们有飞机大炮,我们有中国兵法”。

其次,《侦察英雄》不光讲了我方,还讲了战争中对方的表现,战争是有具体对手的。有对手的战争,观众会更喜欢看。我们毕竟是一部电视剧,不是一部纪录片,必须通过人与人之间的矛盾斗争来讲故事。有些片子没有具体对手,全是宏观的战略,对观众来说,会有些虚。

我对之前的部分战争片,觉得有几点还可以更好。第一,战争当中普通人表现的不够,比如普通战士的精神面貌,包括他们为什么打仗?有哪些智慧?第二,战争的表现常常都是宏观的,比如人多、大场面,但我觉得,更重要的应该是具体的战斗怎么打的。比如解放战争时期的三三制,怎么补位,对武器的使用等等。要把战场上的细节表现出来,这样让人看到的才是有起伏的,而不是只有打得多么激烈。

还有一点,过去影视作品里讲战士的牺牲,都仅仅是英勇壮烈的,不畏强敌的。但其实不只是这样,战争当中有很多其他的因素也会意外导致战士牺牲,比如说被流弹打死,意外被地雷炸死,被轰炸机炸死,这些人也是战争中的英雄。我们要讲清楚战争是残酷的,是突然的。当战争不可避免地产生的时候,要带着客观的认知来讲战争当中的人和事,这也是《侦察英雄》特意表现的内容。

我们的人物和战役都参考了真实的战例,只不过进行了艺术的加工和提炼。文工队被俘这个情节是有真实事件,是发生在志愿军42军的事儿,最后是侦察部队把文工队给救回来的。有人可能不了解战争的整个情况,没做过任何调查,但其实它就是真实发生的。

为何是罗晋和马思纯?

梁辰这个角色,一开始我想找一位年轻演员,凸显我们侦察兵身上的积极、向上、阳光。拍《幸福到万家》的时候,罗晋演关律师,我就看到他身上有那种积极阳光的劲,而且年龄还合适。我希望他演的不仅是一个想打胜仗的战士,还要有智慧。综合来考虑罗晋挺合适的,就请了他。

罗晋在这部剧里,摆脱了小生的感觉,更像一个成熟的演员,而不只是简单地帅气、儒雅,抗美援朝时候的人也没有“帅”这个概念。我只希望演员接地气,符合战场的状态。

罗晋每天早上来了第一件事,就是往身上抹灰,甚至都要抹到手指缝里。他特别辛苦,但从来不和我说,就说有时候把灰吞到嘴里去了。他在现场很活泼、很好玩,反应又特别快,这都是他的优点。未来有合适的作品,我们还要再合作。

女主角我选马思纯,是因为她跟那个时代的人很接近,她是个实实在在的人,不像现在有演员为了漂亮故意减肥减得特别瘦。大家可以看看那个时候志愿女兵的照片。所以我一看马思纯,就觉得她更符合那个时代真实的人物。

当时进组的时候,马思纯也两年没拍戏了。这部戏是志愿军的故事,人物是正能量的,所以她也一直在往这个方面调试状态。有爆炸戏这种比较危险的地方,她也愿意往里面跑。我和马思纯上次合作是在《芈月传》。那时候她还比较稚嫩,这会她已经成熟多了,表演的层次非常好。

《侦察英雄》拍摄最难的,是战场上的战术动作。它不像在室内坐着说话,而是要跑、要动、要提枪、要射击,要打。持枪、射击、翻滚,掩护,都要符合战场动作,而且不能是挨一枪抖半天,那是武打片儿,不是战争。战场当中的人挨枪或者被炮弹打中,都是非常迅速的,剧中表现要按真实的情况。而且,演员还要在炸点里面跑,有的时候刚一喊咣炸点出来,演员满嘴都是都是土。拍一条不行,他们就要反复在烟雾弥漫、尘土飞扬当中表演。所以《侦察英雄》拍起来费好大劲都在这些方面。

《甄嬛传》为什么能火十几年?

我不知道大家现在说的爆款剧是怎么回事,但我拍的片子之所以还有人看,是因为在讲人性当中最复杂的一面。其中既包含幽暗的,又包括美好的。

为什么《甄嬛传》现在观众还在看?我觉得不是画面多唯美,服装化妆多漂亮,而是因为它讲了人性之间的矛盾,这一点非常重要,不管过了多少年都能把观众代入进来。讲普通人性的故事,就是最大众的故事。

《甄嬛传》刚开始播的时候,就有各种各样的声音,有人觉得好看,也有人会从另外的角度解读,但都跟我想的不一样,我一开始拍的时候没想过这么多。现在我都不敢再看《甄嬛传》,因为很多问题我根本回答不了,他们想的太深了。

我发现《甄嬛传》里面不仅仅是妃子,连皇上都留在观众心里了。有一次别人给我发微信,是一个视频,里面皇上一站起来,别人就拿手一弹,皇上就倒下了,把建斌一次次弹的够呛。所以当它变成大众化的东西,大家就会拿它开各种玩笑。

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文艺理论叫“形象大于思维”。你把形象做好了,他就自然地生活在这个世界里,产生各种各样的思维。如果形象做得不好,不能让人代入和信任,或是没有独特性,就不可能长时间活在人们心里,《甄嬛传》就是形象做得好。我不知道我今天说了这些,“甄学家”们能不能把这个想法也继续讨论讨论。

到现在为止,我还是讲这个道理,就是什么是精品?不是获奖就是精品,也不是挣钱就是精品,而是随着大浪淘沙,历史留下来的作品的才是精品,时间是检验精品的标准,做这样的作品才是我们文艺创作者要共同追求的。

很多人都关心《甄嬛传》什么时候出未删减版的?那些删减掉的主要是当年我觉得啰嗦的、表演不好的、节奏慢的部分。现在观众都特别想看剪掉的部分。但这个事情很复杂,可能还要等一段时间,希望大家理解,现在电视剧这么多,大家也可以看看别的剧。

其实,我还有个很好的角度想拍,主要讲纯元的故事,里面有很多故事可以讲。

为什么这么拼?

我也会抽空看看现在比较火的影视剧,比如前段时间的《狂飙》《三体》。最近我也听旁边的人说《繁花》,虽然具体内容没看完,但影像、镜头组织都特别好。

现在还听说有一种竖屏剧,我简单看过,它的观感可能会比较爽,但人性的复杂多变、幽暗、细微的东西是没有的。观众可以看个痛快,图个娱乐,这也无可厚非,但是艺术还是要解读人的,这个特别重要。

我看过一些年轻人喜欢的古偶、仙侠。虽然看的不多,但发现有一部分作品的细节、常识、逻辑可能还需要再加强。爱情那么美好,当然可以写,而且爱情是多种多样的。很多年轻观众还在刚开始对爱情产生萌动的年龄,这种时期对爱情戏的认知处在一个阶段,而另一部分对爱情有更深刻理解的观众,可能看这类戏会有不同的要求。

我今年70岁了,很多人会问我是如何保持创作热情的?到现在为止我可能还是有点好奇心,没干过的事儿会觉得有点意思。比如我现在拍的《藏海传》,就会激起想去尝试的愿望。

我的小学同学有个群,群里面大家说“你看晓龙都70岁了,还在拍战争片,够拼的。”人家60岁就退休了,已经在外面到处旅游玩了10年了。我也想去旅游,他们每天说很多漂亮的景点,我都没去过,我也挺想去的。

其实我也会累,有的时候我也不想工作。但是你一旦干了,就得对观众负责,得有点责任心。我认为影视行业是个服务行业,你拍好了,算是给观众服务。你拍不好,算是给观众带来痛苦,这就属于服务不到家。也不是说我有多高尚,做事要做好,要不然就别做,这是一个态度。

现在的年轻导演创作水平都挺好的,要他们更多地做事,我在后面给出出主意、指导一下更合适。

4146